售后24小时电话支持:
800-830-9221
/
400-700-9221
菜单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课堂-血糖治疗
血糖监测——扎手指测血糖与动态血糖仪监测有何不同?

 在血糖监测的领域里,动态血糖仪与传统的扎手指测血糖方法犹如两条分岔路,各自有着独特的轨迹。对于糖尿病患者以及关注血糖健康的人群而言,了解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如同掌握了开启精准血糖管理大门的钥匙。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二者的差异。

 

一、两者截然不同的测量原理

1.扎手指测血糖——血液样本的 “直接对话”

扎手指测血糖传统有创测量血糖方式,其工作原理看似简单却直接有效扎手指检测的是指尖毛细血管中的葡萄糖浓度,反映的是即时的血糖水平。

 

它通过采血针刺破指尖采集指尖少量血液,血液样本与血糖仪试纸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通过检测血液中葡萄糖与化学物质反应产生的电流或颜色变化,血糖仪便能计算出血糖数值,形如拍摄一张“血糖快照”

 

2.动态血糖仪——组织间液里的 “血糖侦探”

动态血糖仪(CGM)代表新一代血糖监测技术。传感器持续监测的是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以此来间接反映血糖水平。

 

它通过将传感器植入皮下(常见于上臂等部位),葡萄糖会从血液中扩散到组织间液里传感器上的感应元件与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信号然后将这些信息通过发射器传输至接收器或相关应用软件,转化为血糖值并绘制出血糖变化曲线。这一过程无需主动采血,每5分钟自动记录一次数据生成的是“血糖录像”,形成连续、全面的血糖曲线,揭示血糖波动的规律与趋势。

 

 

二、适用不同人群需求“最佳选择”

根据多项研究和临床共识,国际共识组织推荐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GM设备,但强调需要结合指尖血糖进行定期校准。空腹状态下进行校准,误差最小。

 

1.扎手指测血糖:适合简单日常监测人群

l病情较轻2型糖尿病且血糖稳定的患者

l初次发现或仅需偶尔监测(如糖尿病前期)

l经济预算有限的长期监测需求

l作为动态血糖仪CGM的校准补充

 

2.动态血糖仪:助力复杂病情管理人群

l1型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以防高低血糖

l频发无症状低血糖(尤其夜间)的患者

l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女性,需要严格控糖

l血糖波动大的2 型糖尿病“脆性糖尿病”患者

l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特殊饮食、运动训练等);

l追求精细化管理的“科技控”糖友


三、全面分析两者优势对比

1.指尖血糖仪即时精准但存在局限

优势:

在于经济实惠,适合日常快速监测。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扎手指测血糖的准确性较高误差范围在±15%内符合国际标准。在血糖快速变化阶段,如餐后1小时内,它能提供更直接准确的数据。

 

劣势:

l采血操作步骤相对于动态血糖仪较为繁琐,长期频繁扎手指带来疼痛皮肤损伤,使每天测量的次数相对有限,会给部分患者带来心理恐惧,导致监测血糖的依从性不高。

l局限性在于只能提供离散孤立的时间点数据,一般会在空腹、餐后、睡前特定时间等关键节点进行测量,一天可能仅测 4~ 7 次可能错过无症状的高低血糖事件。

l影响因素:如果操作不当,如手指未清洁消毒干净、采血时过度挤压导致组织液混入血液、血量不足、血糖仪和试纸质量不佳过期或未正确校准等,都可能使测量结果出现偏差。

 

2.  动态血糖仪:全面监测但有细微偏差

优势:

l操作较为简单、便利,且一次操作可查看7~14天血糖数据,佩戴期间仪器会每5分钟自动监测一次血糖能够查看全天 24 小时持续、实时监测血糖变化曲线,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测量。

l显示食物、运动和压力对血糖的影响趋势,及时发现隐藏的高低血糖事件,特别是夜间无症状低血糖,这是传统方法难以捕捉的。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和胰岛素剂量,避免血糖大幅波动带来的危害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个体化水平。

 

劣势:

l血糖快速变化时(如迅速上升或下降),动态血糖仪所测的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变化会滞后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变化,一般滞后时间为4 ~ 15 分钟,这可能导致在血糖波动剧烈时,测量数值与实际血糖值有差异。

l传感器单价通常在100~400元,每7~14天需更换,长期使用成本显著高于传统试纸部分皮肤敏感患者佩戴后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在夏季出汗时更易发生。

 

四、如何正确使用两种设备精准监测

准确性是血糖监测的核心指标。要让两种设备发挥最佳效果,需掌握关键使用技巧。在血糖平稳时,两者差异可忽略不计;但在血糖急剧升降时,血液中与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平衡就会被打破,造成滞后加剧导致同一时间点的测量值差异明显。

 

1.指尖血糖仪使用要点

l规范采血:洗手消毒后取第二滴血第一滴血不要从掌跟向指尖挤,切忌挤压针尖处(以防组织液挤出影响血糖结果);

l试纸管理:血糖试纸开封后3个月内用完,避光防潮保存

l异常处理:同一滴血重复检测,排除操作失误

l记录分析:记录餐食、运动与血糖值关联性

 

2.动态血糖仪使用要点:

l正确佩戴:选择上臂或腹部脂肪较厚部位,避免剧烈运动部位

l每日校准:定期空腹指尖血糖值校准可减少误差

l注意延迟:血糖快速升降时,以指尖血糖检测为准

l数据解读:关注趋势箭头(如“↑↑”提示血糖急速上升)

l异常处理:当高低血糖报警时,需指尖血糖验证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建议经济型患者可选择平日指尖监测,每季度使用14天动态监测全面评估。血糖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现指尖监测已足够,而胰岛素依赖型患者最好选择动态监测提供的全天候保护。利用APP生成血糖报告,复诊时与医生共同分析,但避免因数值波动产生焦虑。

 

 

总结:

血糖监测没有“标准答案”,动态血糖仪和指尖血糖仪如同“望远镜”与“显微镜”,各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选择血糖监测方法时,我们应综合考虑自身的病情特点、生活习惯、经济状况以及对血糖数据的需求程度等因素,必要时咨询医生的建议,从而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血糖监测方式,为血糖健康管理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在与糖尿病的 “博弈” 中占据主动地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