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和管理中“五架马车”分为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健康教育。其中血糖监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定期的自我血糖监测,患者能够及时了解血糖变化,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严格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和大血管病变(如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严格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特殊情况进行调整适当放宽,以避免低血糖风险。
除了血糖控制,糖尿病的管理还应包括其他方面,如血压控制、血脂调节、生活方式干预等。不同人群需要按照其临床特点遵循个体化原则,综合评估,合理设置控制标准,以达到获益 / 风险比值的最大化。
2. 哪些人群需放宽血糖控制的标准?
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目标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设定,包括年龄、病程、并发症风险等。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严格控制血糖非但没有好处,相反还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
以下几类患者可以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的标准:
①存在无感知性低血糖病史、严重低血糖病史或有有严重低血糖危险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以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②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适当放宽,以避免低血糖风险。
③对于特殊群体的患者(如患有精神或智力障碍),可适当放宽血糖标准,为了预防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④对于伴有感染、住院手术或其他应激状态者。
⑤对于户外运动、高空工作、独自生活等的患者。
温馨提示:
使用动态血糖监测仪(CGM)的糖友们,当动态提示血糖偏高时,不要着急补充胰岛素,先用血糖仪测指尖血进行对比,如果显示血糖偏高,可先观察30分钟,看血糖趋势,如果还在持续偏高,可补打适量胰岛素,再进行观察,同时可适当运动(如散步)和饮水等。
当动态提示血糖数值偏低时,不要着急补充糖类或碳水化合物类,用血糖仪测指尖血进行对比,如果测的血糖低于3.8mmol/L,可适当补充一点食物(如半瓶牛奶、水果等),如果血糖大于3.8mmol/L,可先观察30分钟,再测血糖,看是下降还是升高,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总结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严格控制血糖使其达到理想水平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也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定期的血糖监测能帮助患者实时地了解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方便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用药方案,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管理意识和能力,可显著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延缓其进展,从而达到更好地疾病控制效果。
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血糖控制目标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病程、并发症风险等)进行个体化调整。同时,糖尿病的管理应综合考虑血压、血脂和生活方式干预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