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糖友会有这个困惑:“一旦用上胰岛素,是不是就要终身使用?会不会上瘾啊?”,这种担忧的背后导致的是糖友们错过了最佳的病情治疗时机。
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迷惑——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胰岛素绝非“上瘾”,而是生命的必需物质!
一、“成瘾”与“需要”有本质区别
医学上的“成瘾”是指对某种物质产生心理和生理依赖,停药后会出现渴求、焦虑等戒断症状,且使用量会不断增加。
而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是因为身体缺乏这种必需物质,就像饥饿需要进食、口渴需要喝水一样。使用胰岛素后不会产生欣快感,也不会渴求不断增加剂量。这完全不同于药物成瘾的概念。
二、生理本质:胰岛素是生命必需的“降糖钥匙”
胰岛素并不是外界侵入人体的异物,是由机体胰腺β细胞所分泌,属于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降低血糖的生理性激素,承担着将血糖转运至细胞供能的核心任务。如果人体缺乏它,新陈代谢将停滞,生命无法维系。
对于正常人而言,胰腺会持续分泌基础量的胰岛素,并在进食后迅速增加分泌,以调节血糖平衡。而糖尿病患者因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1型为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为胰岛素相对不足或抵抗),所以需外源补充胰岛素来调节血糖,也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三、治疗需求:是否“终身使用”由病情决定
1、1型糖尿病:
因自身胰岛β细胞被免疫系统摧毁,胰岛素几乎零分泌,患者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这是疾病特性决定的生存刚需。
2、2型糖尿病:
可短期使用:新发高血糖(糖毒性显著)或应激状态(如手术、感染)时,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快速解除高糖毒性,部分患者治疗后甚至可停用胰岛素,仅靠口服药或生活方式干预控糖。
需长期使用:若病程长导致β细胞功能严重衰竭,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心肾疾病等)致口服药禁忌,则需长期胰岛素治疗。这是疾病进展的结果,而非药物诱导的依赖。
四、科学认知:胰岛素治疗的积极意义
1.最生理化的治疗:胰岛素是最直接、最有效地生理性降糖药物,副作用远小于部分口服药,对肝肾功能影响小。
2.有效控糖防并发症:快速平稳降糖,消除高糖毒性,保护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进展。
3.使用时机很重要:当口服药效果不佳或存在使用禁忌时,应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比如胰岛素笔、胰岛素泵等新技术让注射更简便、痛苦更小。
五、科学治疗糖尿病,从消除误解开始
“胰岛素上瘾”是流传甚广的认知误区。胰岛素是身体不可或缺的生理激素,长期使用源于疾病导致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是病情需要而非药物成瘾。
糖尿病患者应摒弃恐惧,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胰岛功能、血糖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理性接受胰岛素治疗——该用时及时用,能停时安全停。科学认知、规范治疗,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才是战胜糖尿病、保障生活质量的基石。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专业主治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