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24小时电话支持:
800-830-9221
/
400-700-9221
菜单栏
并发症治疗
Complication treatment
当前位置: 首页 // 并发症治疗-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在眼部有许多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仅次于老年性视网膜病变之后的四大致盲因素之一,也是最常见的严重糖尿病眼病,常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该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后果,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血液呈高凝状态,易造成血栓和血淤,甚至血管破裂。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病程在10年左右50%可出现该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几率越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发病特点?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无特定的临床症状,即使眼底病变相当严重,甚至已经有失明危险,患者也可能全然不知。一旦出现明显的视功能下降,病变往往很严重。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的隐匿性蒙蔽了许多糖尿病患者,也是导致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失明的原因所在。

(3)大多数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失明的患者都是未能定期检查眼底,得不到及时治疗结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有定期行眼底检查的意识。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哪些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可逐渐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等症状。如果发展成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伴有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内积血或视网膜脱离,可出现突然视力下降。如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则出现头痛、眼痛、眼胀等高眼压症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如何分期?

一期:视网膜微血管瘤。这是“糖网”的早期改变,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主观感觉,但眼底镜下可看到大小不一的红色或暗红色圆形斑点等。在这个阶段,只要确诊糖尿病,不管视力有无改变,每半年到一年都要检查眼底。

二期: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合并视网膜出血斑。此时患者可没有明显症状,或偶有视物不清、视野中心暗影等。此期无需特殊治疗,除定期检查,还要注意改善微循环,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避免血糖反复波动,必要时可做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三期:棉絮状软性渗出或合并视网膜出血斑。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一过性失明等。此期是局部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机,可以消除出血,预防新生血管形成和玻璃体出血,不要因为恐惧“激光”,耽误治疗时机。

四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这是糖尿病特异性的动脉改变之一。此时除严格使用降糖药外,还需加用促使玻璃体出血吸收的药物,待出血吸收后,及时进行全眼底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必要时行玻璃体切割术,清除混浊的玻璃体。

五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可突然发生视网膜前出血,导致视力迅速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等。

六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可因视网膜脱离而导致视力严重丧失、失明等。

后两期患者病变已经非常严重,除了积极治疗糖尿病外,还应尽早做玻璃体切割术,使脱离视网膜复位,尽力挽救眼球及抢救残存视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哪些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①最主要的治疗是控制血糖,长期稳定地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使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还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肾病等全身疾病。

②改善视网膜的血液供应,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常用药物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E、阿司匹林等。

(2)激光治疗:已证实激光光凝是当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疗法。借助激光光束在视网膜上聚集产生的热能,对准需治疗部位烧伤和光凝,从而防止或减少视网膜水肿和玻璃体出血。

(3)玻璃体切割术:目前广泛开展的手术适应证包括不吸收的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进行性纤维血管增殖、眼前段玻璃体纤维血管增殖、红细胞诱导的青光眼、黄斑前致密的出血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选择治疗方法?

(1)I~II期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糖尿病黄斑水肿者以控制血糖为主,同时定期随访眼底病变的进展。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可预防和延缓眼底病变的发展。

(2)III期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程度较轻仍然可以采用控制血糖及药物治疗,如果眼底病变程度较重,特别是出现增殖前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3)IV期以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当出现严重的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需要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手术治疗可使部分失明的患者得到挽救。

(4)凡出现临床显著性黄斑水肿的患者均需要黄斑区的激光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如何自我管理?

(1) 定期查眼底:一旦确诊糖尿病,定期检查眼底是必需的。检查的时间间隔根据视网膜病变的轻重而异。轻症相当于非增殖期的I、II期,可每年复查一次。中等程度病变,应每半年复查眼底一次。重症病变如有大量微血管瘤,出血,软性渗出物且伴视网膜静脉扩张,静脉串珠与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等,应3个月复查一次。

(2)严格血糖控制:可以防止或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3)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药物可以防止异常血液凝固,有利于改善视网膜微循环。低脂肪饮食及降脂治疗,可改变血清脂蛋白浓度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


返回
顶部